自高桥至杜宅原来是条崎岖小径,杜月笙特意斥资五万建筑一条杜高路,杜祠落成典礼的几天来,杜高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辆,显得非常繁忙,别有一番热闹景象。
参加渡浦游行的数千来宾,多半都没有返回,准备参加六月十日黎明五时举行的奉主入祠典礼。
入祠典礼首先由杜月笙奉神主入位,奉安后参照古礼举行家祭,仪式庄重。家祭时由警备司令部及第五师公安局等三军奏乐,家祭后由杨参军代表蒋介石道贺并诵蒋主席祝词,继由各亲友道贺。下午则是公祭,除政界要人亲临或派的代表外,还有银行界及商业闻人,社会名流等,盛况不减前两日,莅临者总计不下万人。
图片
1931年6月9杜月笙家祠落成渡浦游行
来宾入门后,签到并送上礼物,后来杜月笙为减轻不必要的破费,对不熟者不收礼物。签到后由服务人员发徽章一枚,徽章分红、蓝、绿三种样式以区分来客、职员和剧务。剧务徽章可直接进入后台,故发放最少,即使能得到这种徽章,也会有很多限制。
徽章金书杜氏祠堂落成纪念八字,在同时附上的菜单、戏单首页,载有杜君的谢辞。取徽章后,有迎宾迎入大堂行礼,杜月笙躬身道谢,女宾则由杜夫人姚玉兰躬身道谢,颇极劳乏。
最初堂会的设计是在典礼当天约请票友唱一天戏祝兴,平津艺人听说杜祠建成大典,都主动要求参加,于是范围扩大,增加前后两日,共计三日戏。经过多次磋商,剧目也在不断变化,所以各报刊所载的不甚一致。计划赶不上变化,当时又因交通不顺和有临时增加的演员,不得不临时改变演出剧目和顺序,为节省时间,随来随唱,概不垫戏,因此有了很多变化。
图片
1931年6月10日实际演出剧目
六月十日的堂会从中午十二时开始,有文章这样描述“台下万头攒动,人山人海,无从得一隙地,台上也是拥挤不堪。”可见当日的盛况,我们继续根据媒体报道和观剧戏评罗列一下:
首先由天蟾全班演出《富贵长春》开场,接下来是郭继云演出《空城计》,季小姐(票友)《宇宙锋》,季小姐玲珑小巧,唱做道白都稳重老练;当王庾生(票友)小杨月楼《庆顶珠》登场时,票界和伶人拥满台上,张啸林也立在上场门旁观看,直到杀家演罢才返回后台,自出大洋数十元,赏给王庾生跟包,以示敬佩。
接下来是天罡侍者(票友)的《朱砂痣》,李吉瑞、小桂元、苗胜春《独木关》,李吉瑞描摹薛礼抱病出战,奋不顾身,入木三分,博得很多彩声。
小小桂元(李仲林)《打鼓骂曹》,接演郑永泉(票友)《智取北湖州》,其身段手眼简洁敏捷,耍鞭尤佳,尽得盖叫天之精华,盖叫天之子在剧中仅为配角,博得彩声不少。此戏演罢已近七时,暂做休息后继续演出。
图片
图片
李万春、蓝月春《两将军》剧照
休息之后首先上场的是李万春、蓝月春《两将军》,生龙活虎,工力娴熟;芝英夫人(票友)的表演流利酣畅,与高庆奎、张春彦、姜妙香合作《玉堂春》更见精彩,接演徐碧云《花木兰》,各式身段,干净利落。程砚秋、贯大元的《贺后骂殿》自是佳作,久负盛名,是晚更为卖力,婉转的唱腔,抑扬顿挫,博得阵阵彩声。
原计划谭富英《定军山》改为王又辰《卖马》,王又辰为谭鑫培之婿,神情做派逼肖当年谭鑫培。嗓音清甜,吐字坚实,风采犹存,模仿秦琼贫困天堂,凄凉客店,精彩独到,店主东一段,一句一个好,确实炉火纯青,超凡之作。
接下来是多年未登台的李永利临时加演《嘉兴府》,摔馃子,走硬抢背毫不懈怠。
原计划王少楼、金少山《捉放曹》,但因金少山一直未到,改为王少楼、华慧麟《探母坐宫》,王少楼师谭鑫培,确臻神化,几大段唱腔均臻上层,与公主的对唱尤佳,彩声颇烈。
原计划刘宗杨《状元印》临时改演《安天会》;
图片
图片
杨小楼、刘砚亭《长坂坡》剧照
压轴大戏是《长坂坡》,由杨小楼、雪艳琴、高庆奎、雪艳舫、刘奎官、刘砚亭、蒋宝印合作,益见生色。这出戏可以说是排得最精彩出奇的,因为杨小楼、高庆奎、雪艳琴三位在北平时不合作,更不可能在《长坂坡》中唱刘备和糜夫人,能将三人编排在一出戏中,相当难得。杨小楼年事已高,精力未减,叹五更、战四将等场,犹见真实力量。
大轴戏是十余名伶合作的大戏《红鬃烈马》,演四个小时之久。这也是首次南北三芳合作,四大名旦唯少了程砚秋,很遗憾。
这场戏的演员有大变动,首由徐碧云演出《彩楼配》,尚小云、贯大元《三击掌》,周信芳、王芸芳《投军别窑》,后面原计划龚云甫程砚秋的《探窑》《鸿雁捎书》,恐龚云甫太累,都略去了。
谭富英、雪艳琴的《赶三关》改为郭仲衡、芙蓉草演出,郭仲衡精通西医,此次专为护视龚云甫而来。
《武家坡》本来定梅兰芳、马连良、谭小培三人合演,但马连良临时称不会,请命于张啸林,改由谭富英接替,谭富英嗓音之佳,为历来所少有,是日亦用心将事,彩声大做。“进窑”一场改为言菊朋,这是言菊朋与梅兰芳第二次在上海合作,珠联璧合,畹华的琴师和言菊朋琴师都各自大显其腔,观众轰然报以掌声,殆为最精彩一段。
《算粮》改为雪艳琴、谭小培,金碧玉、马丽云饰演宝川二姊,雪艳琴唱做俱佳,跻身名旦之林自无姤色。次为《银空山》荀慧生、谭小培、姜妙香合作,荀慧生的公主刚健婀娜,最符合身份,《大登殿》则是梅兰芳、马连良、荀慧生、龚云甫合作。
图片
梅兰芳《红鬃烈马·大登殿》剧照
本来《红鬃烈马》云集了众多名家就已备受关注,尤其最后一场《大登殿》名伶的合作珠联璧合,美不胜收。四大名旦除去非有特殊情形,断然不会合作演唱,故《红鬃烈马》中列了程砚秋名,但未能出演,坤伶雪艳琴在畹华之后扮演算粮的王宝钏,已臻上乘,且博彩声特多。
当天荀慧生穿崭新猩红色旗袍,艳冶妩媚;当畹华扶龚云甫出时,即彩声四起,龚云甫已七旬饰演王老夫人,嗓音仍亮,就是远处的观众也是聆之了然,唯年迈气促,不能唱长腔,台下一字一彩,龚云甫最得全场欢迎,此次出演为剧增色不少。
《红鬃烈马》是这次堂会中最精美的一部戏,为使全场观众视线集中,杨小楼主动谦退在前压轴演出《长坂坡》,可见其高尚的风格。
《红鬃烈马》一曲终了已是次日清晨六时,当天上海的天气比较热,但观众兴致不减,自午餐后忍着饥渴,饱受炎热,汗流浃背,坚持到散场,都意犹未尽,面带喜色。
图片
1931年6月11日实际演出剧目
11日为大典的最后一天,杜祠依然门庭若市,前来拜访参观的人仍以万记,是日观剧的来宾,依旧凭徽章入门,因连日徽章发出过多,故本日停止发放。
本日的演出编排的很有意思,四大名旦每人一出主演戏,最后大合作一出戏,将整台晚会推向高潮。
依然是中午十二时开戏,首先是杨鼐农、金碧玉的《满堂全红》,接着是小杨月楼、刘奎官《岳家庄》、言菊朋《琼林宴》,荀慧生、麒麟童、刘奎官、曹毛包、金钟仁《战宛城》。
中场休息后,首先由龚云甫演唱《太君辞朝》,王又辰《捉放曹》,李吉瑞《卧虎沟》,真是好戏不断。接下来是雪艳琴《女起解》,雪艳琴与新艳秋都是当时享有盛誉的坤玲,她的尚派很有韵味,该戏演出时,尚小云在内帘张望,为之颔首。
图片
程砚秋《战蒲关》
程砚秋、贯大元的《战蒲关》是继《打花鼓》《长坂坡》之后又一出精彩难得的好戏,贯大元、王少楼分饰刘忠、王霸也是唯一一次,马连良、金少山《取荥阳》后是尚小云、谭富英《桑园会》,原计划是尚小云、龚云甫、贯大元《马蹄金》,也就是全部《桑园会》,但为照顾龚云甫而改演桑园戏妻一折。
原定梅兰芳、谭小培、金少山《二进宫》改为梅兰芳、金少山、姜妙香《穆柯寨》,金少山配演焦赞,逗趣极妙,增色不少。接下来是李万春《夜奔》,手脚干净,工架稳练,大有杨小楼的风度。
压轴戏原定杨小楼、马连良、刘砚亭《八大锤》,改为杨小楼《挑滑车》,卖相无处不佳,台下对其一动一念皆报以堂彩,足见看戏程度之精进。
图片
图片
杨小楼《挑滑车》剧照大轴戏是梅兰芳、程砚秋、尚小云、荀慧生合作的《四五花洞》由梅兰芳、荀慧生饰假潘金莲,程砚秋、尚小云饰真潘金莲,谭小培、金少山、王英武、刘汉臣等参加演出。四大名旦同时在一出戏中亮相,也只有在旧都演过一次,也非寻常堂会所能见。他们行头的式样、色泽、花纹无一不同,是当年张宗昌堂会戏时特意定制,演出后赠予四人的。他们不合作此戏,这是第二次合作,观众之兴高采烈,演员唱工之争奇斗胜,妙至无可挑剔,也为梨园留下一段佳话。
前两天的戏中,杨小楼或配演或压轴,堂会主事为顾全杨小楼面子,要以《四五花洞》为压轴,让杨小楼的《挑滑车》为大轴,杨小楼力主不可,最终还是以《四五花洞》为大轴,《挑滑车》为压轴。以杨小楼的资格和脾气,也未争大轴,可见其谦逊的品行。
这出《五花洞》演毕已是次日清晨六时,周信芳、赵如泉演了一出《庆贺黄马褂》,观众见剧目中有此一出,初以为是送客戏,未必实演,而海派伶人竟当正戏演,大有与平伶争一日之短长之势,于是场中忍饥挨饿的观众情绪激动,戏刚开演时,大家一哄而散,这也令海派名伶很难堪,而主事者也颇难为情,遂召集祠中维持秩序的军士、警卒拦截观众,即使这样也走了大部分,最后草草演完收场,成为本次堂会一个败笔。
这次杜氏祠堂落成典礼活动,虽然时间短,但非常隆重,可惜的是,舞台剧照几乎没有,所以在编辑本文时,采用了一些剧目其他时期的剧照。
当时的电影界倒是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,前民信公司主要人物李应生先生,购底片一万尺,请联华公司代为拍摄影片,联华自己也购置了一些底片备用。同时明星公司也做了充分准备做,不仅准备了两万尺底片,并且公司休假三天,全体演职人员都去参与盛会,还特定西装数十套,颜色样式完全一致,要使来宾一看便知是明星公司的人。
除去已知的联华和明星两大公司拍摄影片外,还有李斐淑等人用手持摄像机为梅兰芳和杨小楼的演出进行了拍摄,但是这些珍贵资料却始终没有听说公开放映或其他途径见到,甚是遗憾。
三天的演出落下帷幕,因传来谭鑫培墓被盗的消息,谭小培父子演出后匆忙返回北京;因马连良的先遣队伍已去济南,他也于13日启程赴济南;其余诸伶也陆续返回,程砚秋、贯大元启程赴哈尔滨演出;杨小楼、龚云甫、尚小云最晚,16日启程回平;梅兰芳暂留上海休息,荀慧生、言菊朋继续在上海演出。
杜府事先预定了中央饭店和宁波饭店供名伶居住,各票友负责招待接送。为了节省往返时间,龚云甫、杨小楼等人和张啸林一起都住在祠堂演出的后台。
这次堂会很特殊,并没有戏份,只是杜月笙拿出十万,付给班底一千八百元,其余酌情付给各名伶作为差旅费,程砚秋、李吉瑞等人将赆仪退回。
这次堂会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,但是资料欠缺,究竟当时场面有多火爆,只有人们想象中的美好记忆。
有事联系请扫描二维码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